日期:2025-07-19 06:45:27
空空中距弹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空战史上的一大进步。
在1992年之前,绝大多数空空导弹的实战命中射程通常只在飞行员的目视范围内,也就是说,它们的最大射程通常不会超过5公里。在实际空战中,导弹的命中距离往往比这个数值还要短。通常,空战中从导弹发射到击中敌机的全过程,飞行员几乎能够全程目视敌机,打出去的导弹如果没有命中,飞行员仍然可以紧随其后跟踪导弹的轨迹,甚至还可能再次发射1到2发空空导弹。此时的空战,虽然没有现代的技术手段那么高效,但却充满了飞行员的参与感和即时反应。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空空导弹的命中率仍然较低,全球统计显示,空空导弹的实战命中率不足40%。因此,许多二代半和三代战机仍然保留了机炮作为近距离对抗的最后武器。
尽管在理论上,当时的远程超视距空空导弹(比如F-14上挂载的“凤凰导弹”)可以击中超过50公里,甚至更远的目标,这些导弹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制约。它们大多是半主动制导,也就是说,发射后的导弹必须依赖发射机的雷达来引导,这就导致发射后,战斗机无法进行大范围的机动,必须始终保持机头指向敌机,才能保证导弹的制导精度。虽然这些导弹在理论上具有超过50公里的射程,但实战中,从未出现过如此远距离的命中案例,反而通常只能在模拟靶标上进行性能测试。因此,F-14在几十年的服役过程中,几乎没有通过“凤凰导弹”击落敌机。电影《壮志凌云》中的空战场面,虽然非常激动人心,但它们更多是出于虚构而非真实的作战场景。
展开剩余71%AIM-120系列导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空战格局
直到1990年代末期,AIM-120系列导弹才开始出现,成为空战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这款新型导弹摒弃了半主动制导的限制,转为主动雷达制导,即“发射后不管”(LOAL),大大提高了空战的远程打击能力。AIM-120系列导弹不仅拥有更远的射程,还能够在发射后不依赖发射机的持续引导,给予飞行员更多的自由度和机动空间。随着AIM-120系列导弹的逐步投入使用,空中打击的精度和战术灵活性也大大提升,成为空战中中距离对抗的核心武器。
507空战:中距弹的再次进化
随着AIM-120等中程导弹的普及,空战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507空战的爆发却再次突破了这一现状。这场战斗中,使用新型双模双脉冲制导导弹的对手,将阵风战机(法国的四代半战机)击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射程甚至超过185公里。这一战果震惊了所有人,原本认为只有AIM-120D系列最大射程达到150公里的西方空战理论,在此时完全失效。此前,大家普遍认为空中交战的最远有效距离不会超过150公里,而这场空战的出现,则揭示了远超预期的实际战斗能力。
AIM-120D的尴尬与未来导弹发展
这场空战让原本在全球范围内库存量庞大的AIM-120系列导弹显得有些尴尬。尤其是AIM-120D,这款导弹被认为是西方空战武器的“代表作”,但其性能却被这种全新型导弹的出现远远超越。AIM-120系列的导弹从原版到AIM-120D,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储备了超过2万发,但面对如15E这种新型武器的威胁,它们几乎毫无反抗能力。这就带来了一个难题:如何处置这些存货?现有的AIM-120D已显得相对落后,而新的导弹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剩余的导弹库存,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
同时,考虑到未来战斗平台的技术提升,飞行员和武器平台都已采用更加先进的氮化镓或氧化镓超级相控阵雷达系统,这意味着未来的中距弹和新一代导弹(如15号导弹)将会在空战中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旧款的AIM-120系列可能不再适合装备作战平台,甚至可能面临淘汰的命运。然而,直接废弃这些导弹显然不现实,它们的未来可以考虑转为地面防空或海军舰艇防御导弹系统,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库存,又不至于浪费。
未来的空战武器:走向轻型集群防空导弹?
如果未来的空战主战场变得更加复杂和高效,携带过时的AIM-120系列导弹显然不再具备优势。针对这一问题,最合适的出路可能是将其改装为地面和舰载的轻型集群防空导弹。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这些导弹继续发挥作用,同时避免直接浪费。毕竟,在现代空战中,依托先进的雷达与导弹系统,战斗机与防空系统之间的互动会变得更加密切,未来的空战将更多依赖远程精准打击和超视距交战能力,而老旧的导弹则不再适用。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及时更新战术和武器系统,将是各国空军在未来空战中的关键所在。
总结
空空中距导弹的出现是空战史上的一次巨变。从早期的目视射程到AIM-120系列的诞生,再到现代战场上突破常规射程的导弹出现,空战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过去的空战武器逐渐显得落后,这迫使各国空军重新思考其武器库的更新和未来战术的发展。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战场上,只有跟上技术进步,才能在未来的空战中占得先机。
发布于:天津市武汉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